教育共富
教育共富工作简报
第8期(总第19期)
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 | 2024年10月30日 |
浙师大2024年“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集中开班仪式举行
心理学院组织浙派名师走进新疆
教育集团专家再赴阿克苏续写爱的篇章
10月14日至23日,教育集团课程教学部主任、省特级教师朱昌元受省援疆指挥部选派,与政治、历史和物理等学科的特级教师一同前往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展教育帮扶工作。
朱昌元先后赴阿克苏地区第一中学、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阿克苏市高级中学、温宿县第一中等学校,累计听课近20节,举办专题讲座8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以及一线教师的一致好评。
挂职风采
“走心”的服务最“暖心”
——助力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龙游探索
当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更好、更及时地预防及干预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陈孝余挂职龙游教育局期间一直思考并努力践行的事。
龙游县教育局打造“走心驿站”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聚焦和创新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建设,探索和完善社会化心理服务模式与工作机制。“以前我们只能通过班主任了解状态,这样效率较低且不全面,通过‘走心驿站’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应用,我们可以轻松而且精准的掌握全校学生的身心状况,这样可以预判和避免情况恶化了再去处理,前端解决困难。”陈孝余介绍该项目打破了信息壁垒,让多跨数据代替隐私问询,完善学生基础数据,还能通过科学的算法模型,对学生现状进行分析,生成学生综合画像。依据学生画像,他们可确定需要评估的对象,开展一系列线下评估活动。评估后,把相关信息及应对措施反馈给学校,及时进行一对一辅导干预至转介,有咨询需求的学生和家长,可通过线上预约、线下咨询、团辅活动等手段实施帮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最终形成相对精准的学生综合分析数据。
浙江师范大学主动对接龙游县,探索校地共建模式,助力“教育共富”。根据县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已经打造了一支由浙师大心理学教授、博士生,以及系统内教师、专科医生、专业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40人专业服务团队。
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师胡瑜凤对“走心驿站”项目的建设称赞不已:“我们通过后台数据查阅,能准确全面地了解到学生信息,甚至能查阅以前班主任都无法了解到的情况,避免在跟学生交流时对其造成二次伤害。”在她看来,“走心驿站”能够建立相对完善的心理数据、心理咨询档案库和资源库,满足心理导师的后续跟踪需求,并能充分应用于咨询实践过程中。
龙游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获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衢州市委书记高屹等批示3个,教育部及浙江省示范、典型案例等6个,通报表扬3次;获省部级等荣誉奖励10项。
教育有温度,育人有情怀
——助力地方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
挂职期间,殷玉新主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亲自赴嘉善县内多所学校调研指导教师教科研工作,为嘉善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做出贡献。殷玉新发现一线教师对教科研及发高水平文章的态度普遍是“需要时才重要”“不敢相信能发高水平期刊论文”。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跟教育局沟通后,他选择了两位科研积极性很强的青年骨干教师,一起进行论文撰写和修改。他按照“共同谋划定题—共同研讨确定框架—教师写作初稿—多轮交流完善—投稿”的基本思路,指导一线教师开展教科研及刊**文。
成功的鲜花背后是浸润了奋斗的心血和不为人知的艰辛。中学老师科研基础薄弱,课余时间较少,殷玉新面对指导“新学生”写文章的难题也是无从下手。为及时了解青年教师论文撰写的进度,殷玉新会每周邀请青年教师线下见面交流。同时,还结合教育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殷玉新鼓励青年老师做新课改的践行者,积极观看各种教学示范课和视频及参加教学报告会,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深入学生,了解心声,以课堂为抓手,以拓宽专业理论的广度,增加课堂实践的深度,这是论文写作的“活水源泉”。
多次修改,投稿屡次碰壁,更是一度让教师感到无力,甚至想过放弃。殷玉新会结合自身论文发表经历,多次鼓励和沟通,建议他们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进行凝练升华,最后他们达成一致:尽人事,听天命!尽力把文章写到最好。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殷玉新指导的两位老师在《中国教育报》独立刊发教学类论文3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大大提升了地方教师的信心,教育局还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
回想起整个过程,殷玉新收获颇多,他感慨指导地方教师发表论文,也是对自己的全新挑战。他认为论文成功发表需要内外力共同发力:一是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因为教师是跟教育局沟通后选择的,即使在多次修改过程中教师遇到多少困难,也会努力克服。二是教师的强烈意愿很重要。很多教师对其专业发展非常有规划,只是苦于没有论文撰写的专业指导,一旦有了外力的支持和帮助,教师积极性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