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共富  工作简报

教育共富工作简报(2024年第9期) (总第20期)

作者: 审核人: 访问量:10发布时间:2024-12-06

教育共富工作简

9期(总第20期)


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


20241130



浙师大党委书记蒋云良赴嘉善考察合作办学工作

第三届浙江省教育共富发展论坛暨浙师大合作办学工作研讨会举行

丽水市副市长卢彩柳一行来浙师大洽谈合作

德清县委副书记许哲一行来浙师大交流座谈



简讯

挂职风采



浙师大党委书记蒋云良赴嘉善考察合作办学工作

 1122日,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到嘉善考察,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办学工作开展交流对接。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江海洋,嘉善县委副书记赵亚锋,嘉善县副县长王乐洋,浙师大党委委员、组织部、统战部部长王淑娉等陪同考察。

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在座谈环节,校地双方就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充分交流。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拓宽合作领域,紧密对接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元需求,聚焦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等关键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实践,全力塑造“名校到嘉”合作办学品牌,携手嘉善打造校地合作办学的全新示范样本。

蒋云良一行还看望了在嘉善教育局的挂职干部。浙师大继教处、教育学院负责人陪同考察。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融媒体中心


第三届浙江省教育共富发展论坛暨浙师大合作办学工作研讨会举行

 1115日上午,第三届浙江省教育共富发展论坛暨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工作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正阳楼举行。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盛出席并致辞。省内相关市(县、区)教育局负责人,浙师大附属中小学校长,浙师大附属幼儿园园长,浙江省山海高中共富联盟学校、浙江省职业教育共富联盟学校相关负责人,浙师大相关单位负责人等近200人与会。

李盛在致辞中指出,浙江师范大学将始终秉持服务地方教育发展的宗旨,积极响应浙江山区海岛25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号召,把参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逐步构建具有浙师特色的教育共富模式。

会议发布了《浙江师范大学服务山区海岛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本届论坛设置了教育局长座谈会、附属学校校(园)长论坛、浙江省山海高中共富联盟论坛、浙江省职业教育共富联盟论坛和教育共富专项课题工作会议等五个分论坛,聚焦“如何为浙江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更多有标志性、辨识度的浙师贡献”展开研讨。

来源: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


丽水市副市长卢彩柳一行来浙师大洽谈合作

 1112日,丽水市副市长卢彩柳一行来浙师大调研交流。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吕迎春出席座谈会。

吕迎春对卢彩柳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向丽水市政府长期以来对浙师大建设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当前学校正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愿同丽水市加强教育科研及国际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卢彩柳介绍了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才招引政策,表示愿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携手合作。

丽水市府办、教育局、市直学校等负责人陪同调研。浙师大学工部、研究生院、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处、继教处、教育学院、心理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来源: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


德清县委副书记许哲一行来浙师大交流座谈

 1119日上午,德清县委副书记许哲一行来浙江师范大学交流座谈。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党委委员、组织部、统战部部长、人才办主任王淑娉出席座谈会。

蒋云良他指出,当前学校正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愿同德清县加强教育科研及国际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许哲介绍了德清县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国际地理信息学院的建设情况。他指出,国际地理信息学院的建设是推动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运行的一个有力载体,是德清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与增长点,希望借助浙师大优质办学资源建好国际地理信息学院,深化校地合作。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国际教育培训、合作办学、人才与教师招聘等方面交流讨论。浙师大办公室、学工部、国际处、继教处、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来源:国际


简讯

 1112-14日,浙江省初中段精准提质联盟现场会暨联合研讨活动在浙师大附属海宁聆涛初级中学举行。教育集团首席专家张振新,海宁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金新宇,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区副镇长沈涛,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校长张少勇,附属海宁聆涛初级中学书记、校长金叶坚出席活动。

 1114日,武义县大田乡第十九期美丽乡村建设干部培训班在浙江师范大学开班。浙江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张根福,武义县大田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洪鹏宇,大田乡人大主席董晓明出席。

 1129日,浙江省山海高中共富联盟“教考衔接”主题教研活动在天台平桥二中举行。联盟特邀省特级教师开展讲学指导,浙江省内10所学校70余名教师代表参加研讨。


挂职风采

打造校地合作平台 助力区域教育共富

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浙皖赣三省交界处,202212月,吴涛派驻开化县教育局挂职,上任伊始吴涛发挥地理专业所长,积极调研,发现开化县山多林密、生态环境优美,但经济水平低,教育面临优质师资引入难、教育布局不合理(小规模学校过多)、教育管理与教学理念相对滞后等不利局面。

基于调研,结合当地县政府重点工作,决定将构建区域教育共富联盟,助力区域教育共同发展作为挂职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20239月至12月,吴涛带队分别赴浙江师范大学、安徽休宁县教育局、江西婺源县教育局、德兴市教育局、玉山县教育局和浙江常山县教育局对接区域教育共富合作、校地合作等相关事宜。202464日,经过前期多轮修改和论证,浙江师范大学与开化县教育局共建钱江源教育共富研究院成功签约

研究院架子搭起来了,如果没有确实可行的落地项目和行动,协议也是一纸空文。因此,吴涛积极对接为钱江源研究院谋划合作改革项目。开化县举行了博士局长共富谈——开化站座谈会、设立浙江师范大学2024共富地方专项课题组建365区域职教共富联盟举办首届“国家公园杯”地理研学大赛。2024年以来,共有县外约1.3万人次学生到开化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365”教育共富协作区内学生逾5000人次。

钱江源教育共富研究院的成立促进浙江师范大学与开化县的双向奔赴,其中浙师大带来了“商务部一带一路”学历提升项目、国家教育部国培计划,浙江省名师名校长等高端培训活动,校工会疗休养开化线路等,为开化县引流人次不低于1500人。


打造地方特色办学品牌,擦亮“学在江山”金名片

作为“80后”博士,孙艳超在江山教育局挂职期间,为尽快摸清江山教育底数,利用工作间隙和周末,在三个多月时间内,走访了江山市所有中小学校,有机会便主动到学校开展深入扎实的调研。

厚植共富情怀,孙艳超希望更多乡村孩子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与乐趣,他全力争取省民政厅公益项目在江山落地实施,为乡村学校捐赠了价值40万元的绘本图书和科学教具,成功促成省科普赋能山区专项行动江山市中小学科普双进活动,惠及2000多名中小学生;推动5所教师发展共建学校和4所项目示范学校在江山落户,创县域教育与大学合作之最。

孙艳超主动请缨对接评估专家,助力江山顺利通过了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和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实地评估;积极对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成功争取到4份工作批示;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学历提升,加快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江山市教育系统20232024年报名同等学力申硕人数300多名,超过衢州其他区县总和,联系高校师资开展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助力同等学力申硕成功率,为相关教师节约超百万元。

积极促成浙江省第五轮“希望之光”教育专家团队帮扶工作培训暨教师队伍助力教育共富研讨活动、浙江省第二届山区海岛县教育共富论坛,促进江山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学在江山”金名片,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的美好期盼。


浙“丽”心理别样美

谢瑞波挂职于担任丽水市教育局,分管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心理健康等工作。挂职期间,他发挥心理学专业特长,深化“三色德育”品牌建设,启动浙丽科学+行动,推动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

共同富裕不仅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丽水市委市政府推动出台“阳光丽心”三年行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被作为丽水市教育工委“一号工程”持续推进。经过两年的不断努力,丽水市将“全面守护学生成长”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市本级和5个县级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建设纳入2024市民生实事,实现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建设市县全覆盖,领先全省。此外,推动全市所有学校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构建了学校层面心理健康工作机制,破除以往心育管理最后只落到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个人的机制弊端。丽水教育局首次将全市所有中小学校长书记集中到市委党校开展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系统培训。此外,还推出了快乐星期三,四人帮扶小组,阳光丽心行动者联盟,三全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育保险等多项全国首创的工作模式。丽水心理健康工作获得省委易炼红书记、卢山副省长的批示肯定。

谢瑞波发挥挂职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密切校地沟通互动。比如,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丽水市本级和9个区县持续获得师大心理学院以及李伟健教授等专家的全方位指导和支持;丽水市学前教育金名片打造、云和木玩游戏的顶层设计均得到浙师大幼教集团的指导;在特殊教育方面,获得师大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国家自闭症资源中心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

市委组织部长评价说“谢瑞波同志是带着感情在为丽水做贡献”。书阁里的高校教师真正接到了地气,两年的挂职锻炼让谢瑞波对基础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真实的掌握。

9




邮箱:jxjy@zjnu.cn 邮编:321004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行政北楼4楼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