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共富  工作简报

教育共富工作简报(2025年第3期) (总第24期)

作者: 审核人: 访问量:10发布时间:2025-04-29

教育共富工作简

20253期(总第24期)


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


2025430





聚焦教育共富 浙师大政协委员会客厅首场活动举行

浙师大与嘉善县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

浙师大专家团队赴四川马边开展对口帮扶


县域动态

共富政策

挂职风采


聚焦教育共富 浙师大政协委员会客厅首场活动举行

 417日,浙江师范大学政协委员会客厅首场活动在浙师大正阳报告厅举行,活动以“教育共富·同心同行”为主题。

会上,李盛以“聚焦发展 增效提质,构建彰显浙师担当的教育共富模式”为题,分享了学校开展教育共富的实践案例。相关专家学者结合自身工作分享教育共富的实践案例,并围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这场帮扶行动,不仅改变了学校的物质面貌,更重塑了乡村教育的生态体系。”浙师大对口支援学校、武义古竹中心小学校长徐丽现场分享了浙师大22年持续开展教育帮扶的“共富故事”。武义古竹中心小学校友、浙师大青年教师代表向原省政协委员毛华岳赠送古竹中心小学学生手工制作的感恩之礼。

省政协、市政协相关领导,浙师大政协委员会客厅成员、相关学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负责人,山区海岛教育局挂职副局长、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支教团等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融媒体中心


浙师大与嘉善县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

 424日,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江海洋,嘉善县副县长王乐洋一行,来浙江师范大学开展交流调研,签署全面深化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共商合作、共赢新发展。

蒋云良强调,自2016年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双方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嘉善县紧紧围绕“双示范”建设主线,切实肩负起“展示窗”“试验田”“桥头堡”的时代使命,通过实施“强基拔尖”“优质均衡”“强基固本”三大行动,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嘉学善教”高质量教育体系。

江海洋针对未来双方合作方向,提出三大建议。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高新技术领域尤其是电子通讯产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浙师大科研与教育资源向嘉善中小学覆盖,将高校的优质资源引入基础教育体系。

王乐洋、李盛分别代表嘉善县人民政府和浙江师范大学签订全面深化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嘉善县委办、县府办、教育局等负责人,浙师大相关职能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融媒体中心


浙师大专家团队赴四川马边开展对口帮扶

 413日,浙江师范大学专家团队赴马边开展区域教育帮扶座谈会在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政务中心举行。

马边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启梅代表马边县委、县政府向浙师大专家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周启梅表示,在浙江师范大学等深度帮扶下,马边教育取得了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改革成效、服务保障能力的显著提升。

浙师大专家团队一行将以“聚焦课堂教学抓关键,推进教改实效捋新招”为主题,通过教师结对引导、课堂教学引航、教育科研引领、教育管理跟导等形式,在马边第一初级中学、下溪中小学、苏坝镇初级中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教研教学帮扶活动。

浙师大对口帮扶马边旨在贯彻落实中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对口支援马边彝族自治县和浙江省教育厅有关部署要求,助力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教育奠基”战略实施,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至今为止,浙师大已经累计派出4批次专家,与马边教师开展师徒结对、专题辅导和示范引领等工作,成效显著,深受好评。

(来源:教育集团

县域动态

411-12日,2025年“五育融合”视野下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与实践研讨会暨舟山嵊泗县海洋课程成果展示活动在舟山第二小学北校区进行,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教育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韩平向大会作主题报告,本次活动作为窗口向全国专家、学者、教师展示嵊泗教育成果。

 417-18日,第五届全国“读写教室”共同体研讨会于浙江义乌成功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青海、山西、四川、河南省等和本省多个地市的专家学者、教研员与语文教师分别在五个分会场开展研讨,现场有600余名教师观摩学习。

 423-425日,浙江师范大学校长邱利民带队赴温州访企拓岗,看望校友代表并考察企业。他强调,围绕校地协同育人、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教育共富实践等领域策划特色活动,持续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浙师人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424-25日,浙江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带领2025年省教育厅“百人千场”高中数学、高中地理、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专家、名师共计12人赴龙泉市送教,共展示了8节公开课,4场讲座,受到当地师生的一致好评。本次活动由浙师大终身教育学院院长金祖庆带队。

 426日,在2024年书香校园“推动阅读十大区域及百所校”案例评选中,浙师大附属织里实验中学凭借出色的阅读育人实践,荣获全国“百所校优秀案例”称号。


共富政策


426日,省委书记王浩在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上讲话。

讲话指出: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紧扣“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充分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持续强化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功能。

在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上取得新进展。健全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着力提升山区海岛和农村基础教育水平,让群众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一方面,聚焦“一体”,前瞻做好布局优化文章。另一方面,聚焦“优质”,持续做好质量提升文章。总结推广舟山等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试点经验,全省域推行义务教育城乡教共体建设,深入实施“县中崛起”行动,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基础教育差距。

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取得新进展。贯彻落实好2024年出台的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意见,深化产教融合、职普融通,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培优赋能。一要提升职业教育能级。二要打通职普融通堵点。

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上取得新进展。一要培养好。支持建设一流师范院校,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强化“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支持中小学教师在职提升学历。二要管理好。完善编制“周转池”调节机制,持续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探索推广“共享教师”“市管县用”等创新做法,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三要保障好。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持续开展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出台一批惠师政策,让广大教师工作更加体面、生活更有保障、地位更受尊崇。


挂职风采

王琳:山海同心筑梦人 多维绘就海岛共富图

岱山,地处舟山群岛新区中部,背靠沪杭甬都市圈,379座大小岛屿如珍珠般散落在东海之上。然而,地理的阻隔也让这里的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学校设点分散,60%的学校分布在离岛或处于农村地区,存在教育服务半径大、岛际共享难度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2023年,王琳作为学校首位派驻海岛县的挂职干部,踏上了岱山土地,开启了他的海岛教育帮扶之旅。

脚步丈量需求,精准把脉海岛教育。王琳从跨入海岛的第一天就开始思考如何发挥“学校优势”和“专业特长”助力海岛教育发展。要想真正助力海岛教育,必须深入一线。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走遍岱山各岛学校,倾听教师心声,梳理出三大核心问题: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教师结构性短缺、青年教师成长缓慢。详实的调研分析,成为他后续工作的行动指南。

搭建校地桥梁,加强多维领域合作。王琳深知,单靠一己之力难以改变现状,必须引入更多力量。将科普教育引入岱山,开启科学教育合作;为岱山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路;为岱山学前教育引入评价专家,助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为课堂教学引入上海知名专家,促进教学评课堂改革,让海岛教育焕发新活力。

深耕教师成长,筑牢教育根基。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王琳依托高校资源,为岱山量身定制“订单式”培训计划,覆盖师德建设、学科能力、管理素养等多个维度。同时,他助力城乡教共体平台发展,让分散在各岛的教师能够便捷交流、共同成长。两年间,岱山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岱山县师训部门在舟山市中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绩效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成果落地生根,共富愿景渐成现实。王琳的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参与起草的“岱山县城乡教共体案例”多次获得全国省市优秀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等,将岱山教育经验登上全国教育局长论坛。

从金华到岱山,王琳用脚步丈量教育帮扶的每一寸土地。他说:“教育共富不是口号,而是要让每个海岛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如今,这颗东海明珠正因教育的改变而更加闪亮,而王琳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陈彦宇:教育赋能山区 共筑振兴之梦

在浙西南的青山绿水间,陈彦宇挂职于遂昌教育局,秉持“教育强县”理念,以教育实干家的担当,以“五大赋能工程”撬动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驱动,打造山区职教新高地面对9.18亿元职教园区迁建的重大机遇,他前瞻性提出产教命运共同体构想,推动职业教育向科教园区转型升级。通过构建县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双轮驱动模式,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共建产业学院,与当地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校企联络机制,实现师资互聘、资源共享,打造出具有鲜明遂昌特色的教科人一体化改革样板。

人才强教,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深知人才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陈彦宇创新实施“青蓝相继”引才计划,从复旦大学等名校引进10名硕士人才,构建起教育人才“雁阵格局”。他推动遂昌职业中专加入浙江职教共富联盟,培育出“正高级讲师”“浙江工匠”各1名,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些创新举措,为山区教育注入了源头活水,形成了“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激活一个领域”的良性循环。

协同发展,开创教育共富新局面。积极搭建校地合作桥梁,深化“浙师大-遂昌”教育共同体建设,引入高校精准提质团队助力县中崛起。创新开展“360学子高校行”活动,组织学生赴高校研学;引入海外留学生开展文化交流,为山区孩子打开国际视野。在终身教育领域,牵头申报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省级试点,推动遂昌成技校品牌化发展,成功入选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成为遂昌新风尚。县委主要领导高度评价其工作“为山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遂昌方案”。

实干担当,书写教育为民新篇章。“教育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陈彦宇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初心,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在遂昌大地上谱写着教育共富的生动实践。其主导的资政报告获得县委主要领导批示,个人荣获2024年遂昌县“高效落实、比拼争先”先进个人称号。

正如他所说:“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更是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在陈彦宇同志的带领下,遂昌教育正朝着“均衡优质、特色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为山区共同富裕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支撑。

11




邮箱:jxjy@zjnu.cn 邮编:321004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行政北楼4楼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