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共富  工作简报

教育共富工作简报(2025年第6期) (总第27期)

作者: 审核人: 访问量:10发布时间:2025-09-07

教育共富工作简

20256期(总第27期)


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


2025831





浙师大党委书记蒋云良一行赴遂昌县调研

浙师大教育援疆结硕果谱新篇

共话职教发展,遂昌县“职业教育共富研究院”正式挂牌

浙师大民建开展“携手共富”助学暨“入学第一课”活动


简讯

媒体视角

浙师大党委书记蒋云良一行赴遂昌县调研

72日上午,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一行赴遂昌县调研,看望我校省文化特派员、挂职干部及社会实践队,并与遂昌县领导洽谈校地合作、共谋未来发展。校党委副书记吕迎春,党委委员、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葛永海陪同调研。遂昌县委书记李锋会见调研组一行,遂昌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王立武,丽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培权出席交流座谈会,会议由遂昌县常委、宣传部部长潘吉文主持。

蒋云良指出,浙师大与丽水、遂昌前期合作基础扎实、成效显著。遂昌县提出的共建疗养基地、定向人才培养、深化“石榴籽”工作室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文创开发等具体合作方向,高度契合双方发展需求。蒋云良表示,浙师大要充分发挥在科研、人才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与遂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建议校地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参照浙师大校地合作的成功经验,推动双方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谱写发展新篇章。

王立武对前期校地合作成效作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浙师大通过人才挂职、惠企服务、校企联动、师资培养等举措,为遂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王立武指出,遂昌县是生态福地、汤显祖故里、发展高地,要素齐备、潜力深厚。期待双方在现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领域、深化层次,推动校地资源高效协同,实现互利共赢发展新格局。

浙师大办公室、学工部、团委、教育学院、设计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

浙师大教育援疆结硕果谱新篇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公布了2025年度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典型案例评选结果,由浙江师范大学援疆教师王冬云、王玲娜为主报送的《“N+1+X”传帮带模式赋能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浙江省教育援疆团队帮带新疆理工学院青年教师能力提升案例》从19个援疆省市104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优秀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新疆阿克苏地区教育局发来喜报,对浙江师范大学等7家单位共建的南疆语文教研中心助力阿克苏地区中考语文学科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创综合成绩历史新高表示感谢。2025年,阿克苏地区中考语文平均分首次达到95.66分,总平均分450分,首次超过自治区平均分,教育质量实现整体性提升。

浙江师范大学援疆教师及其团队充分发挥后方高校力量,指导建立浙江一所高校对口帮建一个二级学院(部门)的“一校一院”帮扶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与深度融合。援疆教师主动承担“4+1”岗位职责(任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副职、讲授核心基础课程、任专业带头人,做援受双方联络人),通过双管理岗+双业务岗多岗位赋能,充分发挥援受双方纽带作用。此外,援疆教师团队还创立教师发展中心、构建进阶式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开展教学示范课、专题讲座、课程思政沙龙等特色教研活动,实施“青蓝工程”“领雁工程”“名师工作室”等系列活动。

阿克苏地区教育局在喜报中指出:“贵校的倾力支持和帮助,生动诠释了‘浙阿同心、教育共富’的深厚情谊,深刻体现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事业的担当以及对边疆教育发展的深切关怀。这份跨越千里的教育协作,已成为新时代校地携手推动教育发展的生动典范。”

未来,浙江师范大学将继续贯彻落实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一校一院”帮扶机制,拓展数智援疆和教师发展平台建设,持续推动南疆中小学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同时,将加快建设阿克苏教育学院校外教学点,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助力当地幼小学段教师能力提升与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共同谱写教育共富新篇章。

(来源:浙江省教育援疆团队 终身教育学院)


共话职教发展,遂昌县“职业教育共富研究院”正式挂牌

724日至25日,浙江省职业教育共富联盟2025年度协作发展培训会在遂昌举行。来自省市县教育部门、浙江师范大学及省内20所中高职院校相关负责人等参加。校党委副书记吕迎春出席开幕式。

会上,遂昌职业中专作典型交流发言。会议安排三场主旨报告聚焦职业教育发展关键议题,为参会者带来启发;联盟发布了《教育赋智·产业振兴·共富先行——山区海岛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倡议(遂昌宣言)》,呼吁职业院校深耕教育赋智、产业振兴、共富先行,为浙江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期间,遂昌县“职业教育共富研究院”正式挂牌,标志着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实践的深度融合。同时,遂昌职业中专也被授予“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称号,为遂昌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工学院)


浙师大民建开展“携手共富”助学暨“入学第一课”活动

829日,浙师大民建在施复亮故里东叶村开展“携手共富”助学暨“入学第一课”

活动。本次活动由浙师大党委统战部、民建金华市委会主办,由民建浙师大基层委、东叶村村委会承办。浙师大党委副书记傅关福,金华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会主委杨坚明出席活动。

现场举行了“入泮礼”,孩子们体验了朱砂启智、开笔书“人”等传统仪式。与会嘉宾还为他们送上了学习用品。

据悉,浙师大民建在民建金华市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师范教育优势,主动投身公益助学,设立“民建苹果树助学金”,开展“点亮书房助学结对”等活动,连续4年在东叶村举办“入泮礼”;成立施复亮与近现代中国研究所,出版了《施复亮全传》《施复亮年谱》《施复亮文集》等研究著作,拍摄了施复亮先生生平宣传片,为推动地方先贤文化和名人研究贡献浙师民建力量。

(来源:统战部)


简讯

7月初,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智育星火 匠心卓创”实践队奔赴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峡口小学,正式开启了为期十二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工程特色课程、实地调研等形式,将高校学子的智慧与创新活力注入乡村教育,探索科学教育赋能新范式与工匠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71日,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童梦山海· 共富启航”实践队奔赴浙江天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旨在依托天台当地独特资源,设计研学方案与主题绘本,深度对接乡村发展需求,以沉浸式教学模式为当地儿童开启文化探索之旅,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教育共富,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75日,浙江师范大学党员之家2025年“山海同频,浙young奔‘富’”暑期实践队自党群服务中心启程,奔赴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与舟山嵊泗县,在实践中把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生动意义。

75日至11日,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星火接力·心越山海”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衢州市开化县开展“心理健康青春行”社会实践活动,面向社区老年人和亲子家庭举办了以积极心理健康、亲子沟通为主题讲座,并在社区设计了15节面向2-6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累计服务475人次。

79日,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智育星火 石榴同心”实践队走进了遂昌县三仁畲族乡排前村。从调研田间地头的产业基地到观摩文化礼堂的民俗展演,从与村支书的深入交流到和产业带头人的促膝长谈,实践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足迹,用目光捕捉民族群众携手奋进的身影。

718日,第二届“钱江源杯”研学课程设计大赛颁奖活动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地理协会、浙江师范大学地环学院、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主办,开化县教育局、钱江源教育共富研究院承办,开化县钱学森学校、开化县野保协会协办。

723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研究中心发来感谢信,对浙江师范大学在《2025“大思政课”手绘地图》项目中的突出贡献予以肯定。

727日,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赴义乌市开展“数启童心·寻迹望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师生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聚焦教育帮扶夯实乡村教育基础、产业调研破解经济发展难题、村情走访摸清基层实际需求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820-22日,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郑忠龙,研究生学院副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林飞龙一行到岱山教育局调研考察,重点关注海岛科学教育及人工智能县域应用情况。此次调研考察是我校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积极推动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方案(2025—2029年),加强校地合作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

826日,浙江师范大学地环学院专程赴衢州开展访企拓岗以及党建活动。学院领导亲切看望衢州城乡规划专业有关院友,并与院友就更好搭建校企沟通桥梁,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促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829日,浙师大专家团队深入开化齐溪镇校调研指导,并召开“乡村未来学校座谈会”,为钱江源头学校的特色化、智能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开启高校、教育行政部门、企业、中小学协同助力乡村教育未来的新篇章。开化县教育局领导和齐溪镇中心小学学校骨干一起参与讨论。

媒体视角

《浙里改(领跑者)》2025年第2期:浙师大幼教集团构建托幼一体化育养模式助力教育共富

省委改革办主办的《浙里改(领跑者)》于202589日专题刊发我校幼儿教育集团托幼一体化养育模式,助力教育共富。幼教集团秉持连贯式育人理念,自1995年起探索“寄宿托”“半日托”“假日托”等托育模式以来,持续深化探索托育教育一体化育养实践,将托儿保育与幼儿保教作为有机整体,系统规划托班和小中大班的环境创设、课程设计、师资培养、资源配置等,构建0-6岁全混龄育人体系,形成“大带小、小促大”良性循环。幼教集团托幼一体经验做法被《浙江省幼儿园托班管理指南》等政策文件吸收,在全国学前教育领域享有盛誉,并积极助力教育共富,有效带动景宁等山区海岛县、新疆阿克苏等对口地区托幼一体化发展水平提升。

一、打造“空间联通、游戏互动、成长相伴”的混龄育人模式。

二、构建“医育一体、保教一体、家园一体”的多维支撑体系。

三、形成“结对帮扶、名师带动、合作办园”的经验共享机制


新华社客户端:浙师大实践队赴开化开展心理服务与乡村调研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星火接力·心越山海”实践队深入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社区、乡村,举办主题讲座,开展主题调研。队员们先后来到芹阳办事处元启社区和龙顶社区,为辖区居民带来主题心理讲座。实践队还在元启社区和龙顶社区为社区学生们打造了系列心理健康课程,累计服务375人次,以专业力量守护乡村儿童心灵成长。实践队还深入开化县何田乡柴家村、卫枫村等村,开展共同富裕主题调研。大家深刻认识到,理解乡土人情、关注心理需求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今后师生们将继续深入开化基层,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温暖力量,播撒心理健康种子,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

中国教育报:数学与民族文化跨界“碰撞” 浙江师范大学团队创新开展数学教育帮扶

暑期期间,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师生志愿者们深入西部地区开展支教活动。日前,他们和该校“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深入贵州省贵阳市、凯里市、台江县,结合“民族文化+数学教育”调研,开展数学教育帮扶行动。志愿者们通过走访调研,从绚丽的苗族银饰中提炼出丰富的数学元素,并开发特色课程在台江县民族中学开展实践。

据悉,浙江师范大学连续25年深入西部多个省份的民族地区,累计选派近1500名志愿者,通过强化校地协作、实施精准帮扶,持续为当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输送优质资源与智力支持,有力实现“智志双扶”。


中国日报网:金东艺术乡建激活乡村文化新活力

729日,由浙江师范大学、金华市金东区政协、金东区委宣传部、傅村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晚会“光的赞歌:艾青故里的诗意回响”在傅村镇畈田蒋村举行。艾青的成长历程、诗歌作品改编成原创舞台剧、婺剧合唱等形式,被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当地村民重新演绎。活动期间,还举行了“艺术乡建共富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标志着校地双方在文化振兴领域开启了全新的合作篇章。

金东区是诗坛泰斗艾青的故乡。围绕擦亮“艾青诗歌”文化金名片,该区深入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通过校地深度合作,探索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促进精神共富的新路径。


中国蓝新网:解码传统基因,激活现代表达 ——“时尚青畲”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杭考察

627日,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时尚青畲”暑期社会实践队20名师生抵达杭州,聚焦“艺术乡建”与“非遗开发”两大主题,通过沉浸体验、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开启了一场乡村文化振兴与非遗传承的当下与未来的对话。30日,实践队将奔赴浙江省丽水遂昌县三仁畲族乡,通过设计介入、空间赋能、文化IP打造等多元路径,将本次积累的理论认知与沉浸体验转化为实践动能,深度参与当地畲族乡村文化空间改造和非遗文创开发,为守护文化根脉、激活乡村活力贡献设计智慧。


中国新闻网:高校百人乡村行 在浙江磐安尚湖收获盲盒式惊喜

近日,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磐安专项赛在尚湖镇启动。来自44所高校的百人团围绕尚湖镇山环片区,深入探访浙江首批(山区海岛县)省级重点村之一——黄林坑村。本次120名大学生共分为6个调研小组,从“数字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等多个主题入手,深入村民家中访谈、走遍乡村角落留影。作为尚湖镇乡村振兴发展轴上的重点村之一,黄林坑村近年来打造“六边形乌托邦”品牌,引入研学、露营、音乐节等多种业态,为当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年轻态”。


11




邮箱:jxjy@zjnu.cn 邮编:321004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行政北楼4楼 版权信息: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